哈囉 ! 大家好,我是點亮!
不曉得你的平常是不是會想:我要如何幫孩子建立好習慣、建立學生好習慣,甚至是高效能的習慣呢?
好習慣需要培養,需要一點一滴的累積,今天要來聊聊我一直在聽的 #Podcast:#大人的Small Talk,簡稱 #大人學。

這個節目我追了3、4年,我從大人學剛開始錄的前10集就開始聽了,那個時候是2019年,今年2023年大人學的Podcast節目已經更新到300多集。
剛開始聽大人學Podcast的時候,雖然當時我已經有孩子了,但總覺得自己不是成熟的大人、有太多東西要學,正好大人學的核心價值是「成為成熟大人必備的學問」,就激起我的好奇心。
當初只是拿來聽一聽,沒想到這一聽就是3、4年。
Podcast的好處是可以開車時候聽、走在路上聽,我可以一面做其他輕鬆的事情、一面聽Podcast。
最近我在大人學聽到一集節目是:小朋友也能懂的高效人生管理術——Bryan讀《在咖啡廳遇見彼得.杜拉克》,(在Apple Podcast上可以聽完整的內容,可以點這個連結連過去聽)
這集節目很吸引我,因為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書很硬,連我這個大人都讀得不是很懂 (可能跟我唸理工科系有關),更別說是孩子了。
竟然有那麼一本書是專門寫給孩子讀的,這本書名就叫作《在咖啡店遇見彼得杜拉克》。

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的故事,帶入生活化的情境,即使是小孩也可以掌握「貢獻、優勢、時間、專注、抉擇」等5個提高人生效能的習慣。
以下是我聽了這集節目後,在博客來把這本書買回來讀的閱讀筆記。
我也把對孩子有幫助的內容,分享給他們,以下是我整理過的精華,一起來看看吧!
《在咖啡廳遇見彼得.杜拉克》是用什麼故事來教孩子、建立學生好習慣呢?
年輕店長每天都被業績追著跑,遇到好多不同的挑戰,正當他快要放棄的時候,一位坐在咖啡店的老紳士 (彼得杜拉克的化身) 給年輕店長一些「量身訂做」、「客製化」的指引。
在老紳士的指導下,循序漸進的學會5個提高人生效能的習慣,改善了咖啡店的經營狀況。
《在咖啡廳遇見彼得.杜拉克》教導孩子哪5個習慣可以提高人生效能?
以終為始
彼得杜拉克在開頭強調要「以終為始」。我們要帶孩子想清楚自己想要達成什麼目標,再來制定計劃,這個確實不容易,但如果爸媽很堅定地要這麼做,孩子都會跟隨爸媽的帶領。
這樣一來,就可以用結果來思考現在該做什麼,更容易解決目前遇到的問題。
例如:如果孩子想要學好某一科目,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達成這個目標,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學習計劃,包括每天要花多少時間學習、如何測試自己的學習成果等等。
有了以終為始,就會幫助孩子就會更清楚自己的目標,並且更有計劃地去實現這個目標。
一、思考「貢獻」
彼得杜拉克認為,一個人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貢獻自己的專長與服務,讓自己的工作對社會產生影響。
所以我們應該帶孩子認識自己是個被需要的人,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、有價值。
我們可以讓孩子從做家事開始練習貢獻,只要孩子完成了一件家事,就算是幫忙拿個碗筷好了。
爸媽可以要告訴孩子,謝謝孩子的幫忙,我們很需要孩子的幫忙,讓孩子覺得這個家需要他、孩子是個被別人需要的人,而不是生在這世界上就等著大人伺候他們、唯我獨尊。
二、活用「優勢」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弱點。彼得杜拉克建議我們優先要補強弱點,讓自己變得更完整。
但也要看自己是在學生階段,或是在工作階段。
為什麼會這麼說呢?根據經驗,如果學生時候數學不好,要優先補數學。
那在工作階段,假如是英文好、數學不好,你覺得要加強的會是數學嗎?
我想應該不是,反而要優先加強英文,讓自己的英文好還要更好、成為頂尖,這樣才能在職場上冒尖、突出。
台灣教育強調五育並重,每一樣都要發展得很好,這樣也沒有不好,但實行起來會覺得卡卡的,明明孩子的優勢就不在那,學校老師就硬要針對那不足的,讓孩子覺得他不是那麼的好。
當然成長需要時間跟耐心,我們不會在孩子第一時間就請他直接放棄,但如果長期觀察,優勢不在那邊,就要仔細地替孩子想一想。
所以懂得觀察市場上需要的技能,再搭配活用孩子的「優勢」,孩子能在成年後生存得下來。
三、掌控「時間」,做好時間管理
頂尖的人,職場上有企圖心的人,都一定注意時間管理。
他們會把每天的時間規劃好,並且優先 處理重要的事情。
這樣一來,就能夠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,並且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。
四、「專注」於最重要的事情
彼得杜拉克建議,我們要將事情按照重要程度排序,把不重要的事情優先剔除掉,俗稱「劣後順序」,也就是「不採取行動的排名」,這樣就能集中精神去做重要的事情,拿到更好的結果。
有一天幫巴菲特開飛機的機師問巴菲特,可不可以教我怎麼創業。
巴菲特請他列出25個最想做的事情,然後從這25個當中,選出5個最想做的。
機師心想,巴菲特要我專注在這5件最想做的事情上,我就會成功。
但最後巴菲特跟他說,到你創業成功之前,你要專心不去做那20件事情,因為那20件事情是你很想作但會打岔你去達成那5件最想做的事情。
所以說除了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以外,還要注意不要去作會打岔達成目標的事情。
五、正確的「抉擇」與付諸行動
彼得杜拉克認為,當孩子覺得一件事情是對的時候,就要去:放手一搏、衝一波。
不做決定竟然也是一個決定,就是放著讓環境去替孩子做決定,這樣就是在讓機率去決定,如果孩子一直放棄自己的抉擇權,那麼孩子的人生就會被動地被掌控著。